表演式語言很有力,原因就在於我們並不意識到這句話的表演性質。「我愛你」這麼簡單的一句話,可能就是最有能量(也是最危險的)的一種隱晦的表演式語言。從歐洲十到十四世紀的騎士時期起,浪漫愛情出現,「我愛你」這句話,就變成人們最想聽,或是至少有時候得講一講的一句超級重要的話。特別是西方社會(其他社會也逐漸如此),對於愛情,好像迷上了癮:得到愛,擁有愛,愛到天長地久,失戀後繼續再愛。愛情到處都是,文學、電影、音樂、藝術,還有每所高中的走廊,都是愛。好像我們生活中,很少有像愛情這件事,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,得以決定我們的身心狀態,得以使我們為了聽到意中人說出這三個字,甘冒風險作出一些傻事。
這幾個字,傳達了一種訊息,表現出對於對方的感受。如果這句話的意義就這麼簡單,那我們應該會覺得每個人都會很想聽到這句話,尤其在這個這麼強調愛人與被愛的社會。但是又並非如此。不該說的人說「我愛你」,就跟該說的人沒說「我愛你」,一樣地有問題。說或是沒說「我愛你」,事情很大條,就是因為這些字不只是傳達有關現況的資訊。這些字,對於改變現況,還扮演了一種表演式的角色。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個字會得到這麼多的注意,引來這麼多的麻煩。
不論是哪一種情況,當我們告訴對方我們愛對方《特別是第一次講的時候》我們會很希望(如果不是很期待),對方也會告訴我們說,對方也很愛我們。如果這些字你來我往個一陣子,我們就是不真的說出來,也會覺得對方就會有著同樣的回應。可是,如果說對方的回答並非「我也愛你」,那就麻煩了。如果對方的回應是,「太棒了」或是「謝謝你告訴我」,或是「你愛我真是太好了」,這會使我們覺得不滿意、會自曝其短、很蠢、很受傷,甚至很屈辱(「我跟他說我愛他,他居然只說了一句『謝謝』!」)。任何曾經鼓起勇氣說「我愛你」的人,瞭解那種等待回應的焦慮感,任何曾經接收「我愛你」的一方,也了解那種被迫該有適當回饋的尷尬與痛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