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怎樣才算性別歧視
Picture: Banksy's kissing police, photo by Pete Barr-Watson
今天聯合報以頭條刊出台灣男女人數比例懸殊的新聞,看似有意好心討論性別平等的議題,卻反而落入性別歧視的窠臼。頭條新聞說:「男多女少》性別混淆女摔角男下棋」,報導引用某國小老師說的「女生玩摔角、男生下象棋」和「女生比男生還粗魯」之言說,落入本質化的性別差異迷思。報導一語帶過學者指稱女生逐漸「中性化」,彷彿預言災難般,卻怎麼也看不出個意義來。事實上,這個社會急於標定不同性別應有的本性,規定女柔情、男豪邁,扼殺了多少人做自己的機會。
同一則報導又說因為男女人數懸殊,跳土風舞「男男配」成為被取笑的現象,又何嘗不反應了這個社會對男性情誼的偏見,甚至是對同志的歧視。就整篇報導看來,似乎想凸顯男女比例失衡是一種很嚴重的現象,可是報導所引述的現象根本與男女比例懸殊無關,行文中卻一再暴露性別意識貧瘠的內裡。
再看看緊接著頭條新聞底下版面的「竹市女多於男》臨床說竹科人速戰易生女」,報導總是用「某醫學研究」指出,或是「某醫師說」來作為科學根據,卻脫離不了八卦精神。一來沒有明確註明研究確切的出處跟方法,二來還把沙文醫師的玩笑話(生男生是因為男人沒被操到,女人太high)當作是科學語言。奇怪的是,記者這麼沒有性別意識,卻往往不會受到輿論檢驗。反觀近日來,莊國榮被政大解聘的輿論甚囂塵上,翻開大報處處可見對他性別歧視言論的大加撻伐。
我們的社會似乎只停留在說「粗話才是性別歧視」的層次,卻沒發現那些殺傷力更強大的偏見存在你我心中而不自知。這些偏見藉由一些似是而非的耳語與論述一再地被複製放大,卻也能無聲無息地加諸他人痛苦,甚至消滅哪些社會上逐漸失去權力的族群。媒體從業者掌握輿論公器,陳述分析社會現象更需要格外謹慎,否則我們只會陷入假議題製造的衝突,並一再失去關注真議題的機會。
再看看緊接著頭條新聞底下版面的「竹市女多於男》臨床說竹科人速戰易生女」,報導總是用「某醫學研究」指出,或是「某醫師說」來作為科學根據,卻脫離不了八卦精神。一來沒有明確註明研究確切的出處跟方法,二來還把沙文醫師的玩笑話(生男生是因為男人沒被操到,女人太high)當作是科學語言。奇怪的是,記者這麼沒有性別意識,卻往往不會受到輿論檢驗。反觀近日來,莊國榮被政大解聘的輿論甚囂塵上,翻開大報處處可見對他性別歧視言論的大加撻伐。
我們的社會似乎只停留在說「粗話才是性別歧視」的層次,卻沒發現那些殺傷力更強大的偏見存在你我心中而不自知。這些偏見藉由一些似是而非的耳語與論述一再地被複製放大,卻也能無聲無息地加諸他人痛苦,甚至消滅哪些社會上逐漸失去權力的族群。媒體從業者掌握輿論公器,陳述分析社會現象更需要格外謹慎,否則我們只會陷入假議題製造的衝突,並一再失去關注真議題的機會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